前不久,安徽阜陽到合肥的高鐵上,一名男子為了給手機充電,想跟鄰座的女乘客換座。 遭到對方拒絕後,男子大怒,説:“你就應該讓我坐,我的身份比你高多了!要是你在我單位,早就把你開掉了!” 驚訝之餘,網友們很好奇此人的身份。後來得知,這位男子不過曾經是私營企業的管理人員,並且已經退休。 身份,這個平常被忽略的名詞,再次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熱議的話題。 諸葛亮曾説:“勿以身貴而賤人。” 一個人的可貴之處,不在於他的身份有多高,而在於他能夠始終如一地待人謙遜。 有太多身份感、優越感的人,通過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非但得不到別人的尊重,還會處處樹敵。 2003年11月13日上午,原河北國税局局長李真被執行死刑,成為改革開放以來河北省執行死刑的最高級別官員。 這位數年間青雲直上做到廳級幹部的年輕人,因為一時春風得意,傲慢到了忘乎所以的地步。 一次酒局上某市的一個副局長沒給他敬酒,他回頭就打電話給對方上級領導,要求把這個人撤職。 因為與三陪女在汽車裏廝混被警察發現,李真居然朝警察喝道:“把你們局長叫來!” 李真唯一留下的“經典”話語是——“我這回跟你談了半個小時,可是高看你了。” 生活中有些人,就像李真一樣,非常講究身份感,善於尋找一切恰當的時機,來展示自己不一樣的身份和地位,從而獲得一種心理上的優越感。 這種做派真的很低級。 古人云:“天欲使其亡,必先令其狂。” 滿招損,謙受益。不管一個人是什麼職務,什麼身份,都應該盡職盡責地幹好工作,珍惜機遇和福報。 王陽明説:“今人病痛,大抵只是傲。千罪百惡,皆從傲上來,傲則自高自是,不肯屈下人。故為子而傲必不能孝,為弟而傲必不能悌,為臣而傲必不能忠。” 當身份成為炫耀的資本,或者以身份居高臨下的時候,已經註定從人生的巔峯急轉直下。 清朝乾隆年間,山東東平出了個進士劉公瓘,他曾經到南方做官。 俗話説:“南方的秀才,北方的將,西安的黃土埋皇上。” 西安的帝陵多,埋的皇帝多;北方人身材高大,領兵打仗的將領就多;在明清時期,江南地區風景秀麗,經濟發達,遠遠超過北方,同時文化鼎盛,考中科舉的讀書人就多。 這樣,南方的士人對北方人不可避免地有太多的優越感,常常嗤笑北方人。 劉公瓘剛到江南,江南士人合謀在他的官衙的門上貼了一個上聯:江南千山千水千才子。 劉公瓘看後,不慌不忙地續寫了下聯:山東一山一水一聖人。 江南士人看到後,頓時感覺“被雷劈了”,啞口無言。 “一山”指泰山,“一水”指黃河,“一聖人”指孔子。這些都是南方所不具備的。 作家劉慈欣説,“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其實一個人修養的高低,往往不是看他對待上司、權貴、朋友的態度,而是看他是否尊重“比他地位低”的人。 一個人如果欺下,必然畏上。這是人性的必然。 真正強大的人,從不把優越感和身份感寫在臉上。 因為他們懂得:對人恭敬其實是莊嚴自己,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 清朝嘉慶皇帝還是太子的時候,有一次因為貪玩惹怒了老師劉統勳。劉統勳訓斥了他一頓,罰他跪在院子裏唸書。 乾隆閒溜達經過這裏恰巧看到,壓抑不住心頭的怒火,一把扶起兒子,高聲説道:“起來吧,咱讀書為天子,不讀書亦為天子!” 劉統勳看到皇上溺愛不明、縱子廢學、無視章法的行為,當場爭辯道:“讀書為堯舜天子,不讀書為桀紂天子。英明之主,絕不忤師廢學!” 乾隆聽後冷靜思忖,覺得劉統勳説的有理,於是讓嘉慶快跪下,令其嚴遵師命,用功讀書。 乾隆是什麼身份?九五之尊的皇帝!劉統勳情急之下頂撞了他,不免忐忑不安。然而乾隆畢竟是一代明君,不但沒有怪罪,反而再三表彰提拔,稱其“神敏剛勁,終身不失其正。” 劉統勳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太子少保,一度成為百官之首。死後乾隆帝親往弔唁,流涕謂羣臣曰:“朕失一肱股”,並且賜給劉統勳“文正”的諡號。 孔子説:“來而不往非禮也,往而不來亦非禮也。” 懂禮的人從來不會以身份壓人,而是經常換位思考,推己及人。 所有的身份感都不是來自容貌、身材、知識、家族、財富、地位、成就和權力,它只能是來自見識短淺和悲憫缺失。 每個人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奇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使命。行業不同,職務不同,只是分工不同而已。 在上不可驕橫,在下無需自卑。 《金剛經》有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數風流人物,皆灰飛煙滅。唯有品行高尚者,精神永存。 你的身份不過是一個號碼,兩眼一閉不睜,一輩子就過去了,這個號碼就會被註銷。現在可以孤芳自賞,但是千萬不要妄自尊大。 世界那麼大,別拿身份嚇唬人。 ※ 本文系京博國學原創,作者鄭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