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牟平中醫醫院CT室 殷江濤,轉自:影領學苑 一、滲出實變和肺不張 二、增殖性病變 三、纖維化 四、鈣化 五、空腔和空洞性病變 六、結節和腫塊 七、肺氣腫 支氣管肺炎(片狀、邊緣模糊) 肺結核的滲出性改變:片狀、邊界模糊 有硬化部分的磨玻璃樣變 過敏性肺炎 馬賽克徵 肺出血(片狀、邊緣模糊) 3、單發空洞鑑別診斷 (1)較大含空洞性腫塊,洞壁較厚,大於15mm,空洞外壁有分葉、毛刺,洞壁凹凸不平有壁結節,增強可見不規則強化,周圍未見明顯衞星病灶時,首先考慮周圍型肺癌;癌性空洞洞壁一般肺門側較厚,空洞多偏於外側,伴有同側淋巴結腫大更支持肺癌診斷。 (2)空洞病變發生於雙肺上葉尖後段、下葉背段,病變周圍可見點狀、結節狀及片狀衞星病灶,洞壁組織無明顯強化或有包膜線樣強化時,考慮結核;結核球的空洞多位於病變的肺門側,與引流支氣管相同,洞內壁一般較光滑。 (3)如空洞周圍有片狀浸潤灶,內含液平面,洞壁明顯強化及內壁相對光滑時,應多考慮肺膿腫;當孤立性結節內含空洞且位於肺周邊區域,洞壁周圍出現暈輪徵,洞內可見空氣半月徵及孤立圓形灶(麴菌球),首先考慮肺真菌性空洞,仰俯卧位掃描,麴黴菌球總是位於近地側,增強掃描麴菌球不強化。 多發空洞性病變的鑑別診斷 (1)空洞大小不均,可薄壁或厚壁,空洞偏向肺門側,肺門有引流,支氣管相連,周圍有衞星灶,肺內其他部位有索條狀影及鈣化灶且病灶分佈於雙葉尖後段和下葉背段,首先考慮肺結核。 (2)肺內多發空洞及多髮結節並存,空洞及結節分佈上有隨機分佈的特點,即可位於胸膜下、支氣管血管束周圍和肺實質內,在各個部位分佈大致相同,病灶大小不一,密度較為均勻時,考慮肺轉移瘤。 (3)空洞大小均勻或不均勻,空洞壁較厚,洞內常有液平面,肺內並多發斑片和模糊的結節灶時首先考慮多發肺膿腫;當部分病灶出現肺氣囊,短期隨訪發現病灶動態變化較快,考慮金葡菌性肺膿腫。 (4)分佈於肺外圍結節及斑片影,結節內有空洞,周圍可見暈徵,肺內合併片狀及模糊影,首先考慮侵襲性真菌病的可能。 (5)肺內多髮結節,由肉芽腫和炎症構成,較大結節發生空洞,多數結節邊緣見有血管進入,則要考慮到肺韋格氏肉芽腫可能。 小結: 熟悉掌握肺部基本病變的CT表現,是診斷肺部疾病的基礎,要仔細觀察CT片上所呈現的各種表現,發現其特點,並對這種CT特點與病理表現的相互聯繫有清楚的理解,以便準確解釋CT檢查所包含全部信息和細微差別,要特別注意是相同疾病,不同表現,不同疾病,相同表現,要求我們必須密切結合臨牀症狀及各種實驗室檢查指標,對每一個CT特徵進行仔細的分析與鑑別,做出較為準確的診斷結果。 |
|
來自: ganhaiqiang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