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營養圈,肉分為「紅肉」和「白肉」。雖然有兩個顏色,但劃分時跟肉的顏色是否發紅沒有直接關係。世界衞生組織對「紅肉」的定義是:哺乳動物的肉,比如豬、牛、羊、馬;所以,粉紅色的火雞肉、暗紅的金槍魚都不是「紅肉」。魚蝦等水產、雞鴨等禽肉,是「白肉」。現在主流的健康科普,都是呼籲大家少吃紅肉,多吃白肉。紅肉的“負面新聞”很多,WHO已將它列為「2A類致癌物」;白肉的名聲就好多了,甚至還有研究説,用白肉代替紅肉有利於降低全因死亡率。  但這些危害都是針對“大量吃紅肉”的情況,絕不是鼓勵大家不吃紅肉。紅肉富含優質蛋白、以及血紅素鐵、維生素B1、B2、B12等B族維生素。如果你血壓低、怕冷的情況,或者有缺鐵性貧血,那吃點紅肉對你有好處。一項研究中,對21位患缺鐵性貧血的婦女進行補鐵治療後,腰圍、體重、BMI指數都有顯著改善。[1]總之,每種食物都有它的營養特點,好或者壞都是相對的。當我們討論一個食物健不健康時,都不要忘了吃食物的人:你的身體狀況、飲食狀況、烹飪方式等等。有些人可能需求更大(比如女性鐵需要量比男性大),但吃得遠遠不夠(減肥盲目節食);而有些人可能吃太多了……
▲ 100g(生重)紅肉, 熟重約65g By Hannahdownes , CC BY-SA 4.0, //commons.wikimedia.org 膳食指南建議,每天40-75g禽畜肉(生重)。如果按每天一兩紅肉算,一週就有350g,其實蠻大一份了。[1]Aktas G, Alcelik A, Yalcin A,et al., Treatmentof iron deficiency anemia induces weight loss and improves metabolicparameters. Clin Ter. 2014;165(2):e87-9. doi: 10.7471/CT.2014.1688. 
 |